七月,永續即食
2.87k
自古以來,民以食為天,「食」就是生活中最重要的面向之一。而疫情之下、居家防疫的台灣人無法外出用餐,一日三餐在家吃什麼,便成了首要的問題與煩惱。只要是人,就不可能不吃東西,但你有好好思考過,放入口中的食物,是從何而來、如何而來的嗎?
永續的飲食之道:改變世界的「吃」法
小小一口的食物,需要經過重重關卡,從種植、養育、生產、運送、精心烹調,到最後出現在你的餐桌,需耗費無數人力與資源,背後所形成的碳足跡遠比你我所想的龐大。食物不僅蘊含了大自然的生命力,更具有決定地球環境是否能永續發展的可能性。
永續,是一種生活的態度。透過更有意識的關注生活中的各個面向,實踐理想的永續生活,因此,透過「吃」,人人都能有改變世界的能力。舉例來說,少吃一點肉類,飲食以蔬食為主,便能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;源於義大利的慢食運動,使用天然且友善環境的食材,吃得健康又安心,也能減少食物的浪費。
居家自煮,萬秀一家會注意什麼?
防疫在家,自主的機率提高了,萬秀一家也不例外,而老人家飲食的首要考量為充足營養來源,除了足夠的蛋白質與維他命,也需要考慮是否容易入口。秀娥阿嬤最近剛開完刀、有些挑食,「我就會改變方法,例如混在燴飯或者鹹粥裡面變成好進口的。」負責當家裡大廚的孫子瑞夫說道。「第二個就是不能太辣,因為阿嬤肺有受傷,所以吃到辣容易引起咳嗽,而阿公則是不能吃辣,吃到辣就吃不下了。」
學做菜其實一點都不難,一起來當防疫大廚!
其實瑞夫也沒有特別學過料理,只是以前自己住外面時,為了省錢就只好親自下廚,久而久之感受到煮飯的療癒,從小看著阿嬤煮飯長大,在記憶中留下了不少印象,做菜時看看網路食譜,不知道的地方就問阿嬤,學做菜的過程就是這麼自然而然。
在家若嫌無聊,不妨下下廚,煮些永續健康的「綠色料理」,照顧好自己與地球的健康。誰知道呢,疫情過後,你我或許都能成為料理小達人!